在东明县小井镇“小荷学堂”,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因青春与童真的碰撞,焕发出独特光彩。当晨读的余韵与作业辅导的专注落幕,特色课程接力登场,开启乡村儿童与志愿者共赴成长的奇妙旅程。
绘梦未来居,笔落想象开
晨读与作业辅导的充实刚过,“未来住房畅想”课程便点燃创意火花。志愿者老师抛出“未来想住啥样的房子”问题,瞬间激活孩子们的奇思妙想。画笔舞动间,高楼与参天大树共生,菠萝房(海绵宝宝同款)从卡通世界“移栽”纸上,有的孩子还画出会飞的云朵屋。一笔一画,勾勒的不仅是梦幻居所,更是乡村孩子对未来的憧憬,志愿者以引导者身份,守护这份珍贵想象力,让“敢想”成为成长的底色。

追光小风车,探秘物理趣
这边画作未干,物理实验课已拉满期待值。“王彬至老师”手持太阳能小风车登场,拆解太阳能转化原理时,孩子们目光紧锁“追光神器”。拿到小风车,他们直奔窗边“追太阳”,看叶片随阳光转动,欢呼声响彻教室。简单装置化作“魔法道具”,枯燥原理变成直观体验,志愿者借趣味实验,为乡村孩子打开物理学科的奇妙大门,让探索科学的种子悄然扎根。

筑坝小浪底,彩泥造乾坤
午后时光,“水利奥秘”课程趣味开启。志愿者先讲大坝原理,再带孩子搭建模拟小浪底模型。彩泥成为创意载体,孩子们捏出树木、花朵装点大坝,有人突发奇想:“大坝旁该有房子!”小手轻搓,小房“落户”坝边。从知识讲解到实践创作,志愿者搭建起认知桥梁,让孩子们在动手间理解水利工程价值,也赋予“团队协作”“创意落地”最生动的注解。

漆扇绘诗意,童心映斑斓
刚完善好大坝场景,漆扇课程又成新焦点。“今天咱们做专属漆扇!”志愿者话音未落,孩子们目光瞬间聚焦。王彬至老师示范后,孩子们排队创作,排刷游走、颜料晕染,素扇渐成艺术品。“你的配色像晚霞!”“这朵花画活啦!”夸赞声里,漆扇从水中捞出,成为童真与美学融合的信物。孩子们举扇奔跑,直到上课才舍得收纳。这一把把扇子,是志愿者带领乡村孩子触摸传统文化、感知艺术温度的见证。

在“小荷学堂”,特色课程串起一日美好。志愿者以知识为舟、创意为帆,载着乡村孩子驶向广阔天地;孩子们用童真作笔、想象为墨,绘出成长的斑斓图景。这是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,更是乡村教育沃土上,知识传承与梦想培育的生动实践,让每个平凡的日子,都成为点亮未来的星光时刻。